大连修建辽宁首座遗体捐献者纪念碑
昨日,大连开建辽宁第一座遗体捐献者纪念碑,让青石永刻捐献者的名字,留传他们的爱与勇气,接受身后生者的黄花。
捐献者的名字将刻在纪念碑上
昨日,是大连市第三个遗体捐献纪念日,由大连市红十字会和大连医科大学主办的“遗体捐献者纪念碑奠基仪式暨纪念百名遗体捐献者追思会”在大黑石将军山公墓举行。
9时50分,献花篮,向遗体捐献者默哀致敬。大连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乔善春向遗体捐献者表达了敬意,对其家属致以亲切的问候,并概括介绍了遗体捐献者纪念碑工程的实施方案。他说,由大连市政府投资86万元的纪念碑建筑群,占地200平方米,主体纪念碑高近5米,设计造型是以手、海浪、竹笋来做为构思元素,彰显了遗体捐献者博爱、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大连市遗体、角膜和器官捐献者的名字会被永久镌刻在纪念碑上。未来捐献者的名字也将于每年的清明节前夕,加刻到碑上。
捐遗者最大95岁,最小41天
大连市红十字会表示,目前,大连市共有801位市民办理了志愿捐献遗体手续,100位捐献者实现了捐献的夙愿。年龄最大的是95岁的老将军,最小的是41天的婴儿,有5对老夫妻双双捐献了遗体。
中国解剖协会理事隋鸿锦教授表示,目前医学解剖尸体还是非常匮乏的。他以大连为例,医科院校每年接受约20具尸体,十几个学生能够有一具尸体供医学解剖,而在国外一些国家两三个学生就可以有一具尸体供医学解剖。
大连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乔善春说,遗体捐献者纪念碑会逐渐在每个人心中竖起一座丰碑,召唤更多的人为人类健康献身,改变医用解剖尸体匮乏的局面。
特写
医科大学生:我想对他们说声谢谢
“无语体师”是大连医科大学医学生对解剖教学用遗体的尊称。
一位学生说,捐赠者的奉献就体现在其生前的遗愿中,即“宁可学生在我身上错划二十刀,也不愿见到他们将来当医生时,在任何病人身上划错一刀”。
大连医科大学通过“无语体师”感恩系列活动让医学生在学习人体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灵魂的升华。
在学生们眼里,解剖教学遗体是一位赋予了生命的“老师”。一名麻醉专业的学生在感言中写道:“刚刚接触‘无语体师’时,我还是满腔的恐惧与害怕,但老师告诉了我们有关‘无语体师’的故事,让我改变了想法,我第一次感觉到了肩膀上责任的重大,第一次感觉到了尸体捐献者的崇高与伟大!我想很郑重地对他们说谢谢。”
链接
目前我国北京、上海、天津、厦门、南京、宁波、长春等多个城市建立了捐献者纪念碑,有的城市则建立了纪念林。
在纪念和缅怀遗体捐献者的同时,纪念碑也给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了一个精神文明和社会道德建设的教育基地。
——大连修建辽宁首座遗体捐献者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