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订,免费送票,无手续费!大连船票订票电话:0411-39622988!烟台船票订票电话:0411-39563788
您现在的位置: 烟大船票网 >> 大连信息 >> 正文
区域协调发展需建立长效机制

区域协调发展需建立长效机制

  广西经济新闻网讯(特约记者朱晓萌)可以预见,“十二五”期间,除了沿海三大都市圈外,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圈,如成渝城市圈、武汉城市圈、皖江城市带、中原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等,都将进入活跃发展期,城市圈内部一体化进程加快,形成多极化的、辐射带动力强的区域增长极。

  “十一五”期间,中国制订了包括经济特区、经济带、经济圈在内的一系列经济区域发展规划。依托良好的资源优势,辐射和带动了一大批与之相关的经济区域的共同成长,为中国经济快速稳定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随着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及中部崛起等战略的实施有着明显的改善,奠定了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十二五”规划中的区域经济发展无疑也将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

    有关人士表示,下一个5年(即“十二五”规划)将是中国区域经济结构更加合理、产业布局更为完善的5年。在今后5年中作为国家经济结构转型整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

    区域规划的新亮点

    进入“十二五”,区域规划会有哪些新亮点?多位学者认为,主体功能区概念将是一大亮点。据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介绍,主体功能区在整个“十一五”期间一直在编制,5年间获得了认识上的统一。“十二五”期间是实施的时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的表述也发生了变化,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变成了主体功能区战略。既然是战略,就有长期性,要贯穿到各项规划和发展中去。肖金成还表示,定位主体功能区本质上是要让各区域主体功能定位清晰,让国土空间获得高效利用,这二者合起来就是可持续发展,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部分。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立主体功能区布局的战略构想,并首次把这个概念写入了党代会的政治报告。

    主体功能区划是在对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自然环境要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系统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形式的空间分异为依据,划分出具有某种特定主体功能的地域空间单元。

    十七届五中全会再次重申这一战略,有了新的深化,即强调在发挥功能的过程中,更多和自然资源怎样保持协调,怎样去适应不同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来确立开发的力度。比如,有些区域不是开发,而是保护,这也是科学发展观在区域发展中的具体体现,不再简单追求或片面强调它的经济功能,而是更多地体现对自然的尊重,注重人与自然的可持续的、全面的、协调的发展。

  《建议》对区域发展格局提出了4条要求: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也是在主体功能区战略的指导下进行的。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陈秀山指出,只有对各个功能区定位之后,才能更好地制定针对性政策,发挥各地优势,以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他认为,“十二五”规划当中,我国区域发展的基本格局并未改变。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等这些基本战略都不会改变,但是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将会成为这些当中的重点。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继而指出:“区域经济政策要有五个基本的内涵:第一,区域间发展的差距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这个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也是各地区一直在呼吁的一个问题。第二,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因为在不同的地区,要经济发展水平完全一致,是做不到的,因为它的资源禀赋、经济基础差异性很大。第三,各区域的比较优势要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虽然经济发展有差距,但是它的优势能够显现出来。第四,综合竞争力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第五,区域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能够相协调。”

    “十二五”区域发展思路已经明确

    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表示,按照中央要求,“十二五”期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已经明确。

  “我们将坚持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这个主要目标,把缩小区域间人均生产总值、人均收入、人民群众所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差距作为衡量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切实巩固区域发展相对差距缩小的良好局面。”范恒山说。

    为此,“十二五”期间我国在区域发展上将坚持“抓两头、带中间”这个基本路径,一方面继续鼓励和支持条件较好地区加快开发开放步伐,另一方面继续着力解决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在发展中面临的特殊困难。

    此外,今后5年将继续坚持以经济区为单元推进区域政策和区域规划的研究制定和组织实施,使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得到利用与优化布局;坚持解决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问题,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坚持建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

    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技术、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性非常大,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后30余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一些区位条件好的地区很快在产业、技术、信息、金融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优势,而一些区位条件差的地区尽管与自身相比也有较快发展,但是与区位条件好的地区的差距很快拉开拉大。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经济上的区域落差,才为我国实施区域经济优势互补战略奠定了现实基础。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国家重点经济带以及相继实施的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使各地区比较优势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挥,尤其是近10多年来全国区域经济布局更趋合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取得了更大的成效,已初步形成城市群区域发展基本格局。“十一五”以来,我国对区域发展所采取的政策基本上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按照西部、东北、中部和东部四大板块的划分来统筹规划和安排全国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布局;另一个层面是对一些要素聚集的区域,例如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乃至是一些更“小”的诸如江苏沿海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等区域进行更加细化的分类指导。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各地接受这种“分类指导”的意愿显得更为强烈。这种意愿,反映在上至国家今年所作的区域规划批复的举措,下至各地积极申报的行动上。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以往获批的国家级区域规划出现了与以往有不同的重要变化,许多规划的空间尺度都在一个省区之内,如江苏沿海经济带规划仅包括江苏省南通到连云港的一片区域;辽宁沿海经济带规划包括辽宁省以大连为中心的沿海6个城市的范围等等。有专家认为这种空间尺度的缩小,一方面表明这些特定地区战略地位的重要,具有从国家层面来考虑支持其发展的必要性;另一方面这些特定区域的规划也是为了培育“次增长极”,解决特定区域的发展问题,从而促进各区域之间及其内部的协调发展。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陈耀认为,未来除了沿海三大都市圈外,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圈,如成渝城市圈、武汉城市圈、皖江城市带、中原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等,都将进入活跃发展期,城市圈内部一体化进程加快,形成多极化的、辐射带动力强的区域增长极。

    面向“十二五”,中国如何因地制宜,平衡区域发展?这是宏观政策上应重点考虑的大问题。我们认为,平衡区域差异、兼顾转型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应该在“十二五”规划中占有重要位置。以此为出发点的政策,才是科学的政策。可以说,如何认清区域经济未来发展的趋势,紧紧抓住区域经济未来发展中出现的机遇,应该是各地方在经济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区域协调发展需建立长效机制

Copyright Reserved 2005-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经营许可证编号:辽B2-20210070
大连到烟台船票,大连船票预定,烟大船票网打造最好的大连船票网上订购平台!
大连船票查询预定热线:0411-39622988  39836668 传真:0411-39858800-0288 大连火车站东侧出口桥下(大连港售票处)
瓦房店售票地址:西环街二段195号,瓦市富贵家园南门旁边,西环街新玛特往里5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