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重点项目点击
●四馆四中心
包括大型图书馆、科技馆、城市规划馆、博物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职工活动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
●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
2010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旨在解决贫困残疾人家庭中残疾人入厕难、洗澡难、入厨难、护理难等系列问题,全面推动我市无障碍建设。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将实现城市管理全方位、多领域、全时段,精细高效运行,本市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将于2011年全面启动。
●国际会议中心
是举办夏季达沃斯会议等大型会议,展示大连现代化水平和城市形象的重要工程。该项目位于东港区人民路南端,已于2008年11月开工,预计2011年6月竣工。
●体育新城
以新建的大连市体育中心为核心,规划面积74平方公里,是我市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新区单体规划项目。
●甘井子“两城四区”
即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大连体育新城、大连湾临海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大连西城国际旅游商务区、大连北部商业区和大连空港商务区。
●庄河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
是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点支持区域,选址庄河市大郑镇潘店村和银窝村,规划占地12平方公里,总投资180亿元。主要是拆解、加工、处置废旧物资以及对相关产品进行粗加工。经国务院批准,庄河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已被列为东北振兴43个重点督办事项之一。
●三核两翼
大连市“十二五”规划关于加快国际航运中主建设部分,确定了 “三核两翼”的全市港口布局。 “三核”是指大窑湾(“一岛三湾”)港区、太平湾港区、栗子房港区,是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两翼”是沿黄海、渤海两翼“V”形布局九个港湾站,包括黄海一侧的庄河、花园口、皮口、登沙河湾区,渤海一侧的长兴岛、松木岛、三十里堡、双岛湾、旅顺新港港区,是大连港口体系的重要支撑。
●长兴岛中日韩自由贸易试验区
自由贸易区是国家为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通过特殊的经济政策和手段开辟的与其他地区隔离的特别经济区域,是世界各国和地区为扩大国际贸易、吸引国外投资、解决区域经济问题,促进整个国家或地区发展而普遍采用的方式。设立大连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先行区,是提高我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新形势下的重要举措。目前,长兴岛正在积极申报中日韩自由贸易试验区。
李万才指出,2011年市政府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15%;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3.5%,主要污染物减排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0%;引进内资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这一组数字显示了这样一个事实,我们的城市将大变样。
第二部分 我们的城市将大变样
我们的城市有多大?
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全域城市化战略。
优化功能区发展格局。加强城市组团和功能区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的统筹协调,推进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各区域都要确立更高的发展目标,打造若干支撑全域跨越发展的强力引擎。主城区要进一步向高端化、集约化方向发展,重点推进钻石海湾、星海湾金融商务区、新机场沿岸商务区、甘井子“两城四区”、高新区“十大软件产业园”、旅顺“五城一都”建设,打造服务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城市中心。新市区要坚持产业化、城市化、国际化联动,重点推进金州新区“十大现代产业园区”、普湾新区起步区、保税区汽车物流城建设,加快形成新的城市功能拓展区和经济增长极。黄渤海区域要加快产业和要素集聚,重点推进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花园口新材料产业基地、瓦房店沿海经济区、庄河“三区十园”、长山群岛旅游避暑度假区建设,打造现代产业集群和新兴城市群。
加快“三个中心”建设。深化和完善“三核两翼”港口规划,开辟新的国际、国内空中航线,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枢纽机场。规划建设综合物流园区,建立港航物流产业发展基金,培育和引进知名物流企业。
加大全域投资强度。以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和促进社会投资,全年初步安排13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1.03万亿元。重点建设以普湾新区为核心,连接主城区、黄渤海区域的重大基础设施。
我们的城市有多“新”?
坚持把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经济转型的主攻方向,以增量调结构,以创新促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群。全面实施工业“五项工程”,培育石化、电子信息、软件与服务外包等8个产值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轴承、精品钢材、生物医药等8个产值200亿-500亿元的产业集群。重点推进奇瑞汽车、一汽新能源客车、北车旅顺基地、恒力石化、中远造船、固特异轮胎、一重大连核电设备等在建项目,加快推动合资汽车整车、福佳MTO、延长集团长兴岛石化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实施。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10个领域,集中支持一批产业化项目和关键技术研发,推进航天软件研发基地等一批示范工程。加快“三网融合”试点工程建设,抢占新兴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网络动漫、科技研发、工业设计、创新服务等产业发展,不断壮大城区经济。启动“北方不夜港”工程,建设以旅顺、金石滩、长山群岛、金渤海岸 (论坛 新闻)等重点区域为依托的黄、渤海旅游经济带和北部温泉走廊,提升旅游产业的国际化水平。积极发展会展经济。推行信贷、网上消费等新兴消费方式,合理引导住房、汽车等消费。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以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中科院大连科技创新园、大连检测科技园等重点园区为依托,加快建设综合科技服务基地,培育100家高成长性创新型企业。着力在先进装备制造、海洋与生物工程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深入实施“区校一体化”,提升产学研合作水平。加强重点领域技术创新,培育一批产值10亿元以上高技术领军企业。办好“中国海外学子创业周”,大力引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领军人才和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加快建设人才强市。
第三部分收入增长 保障完善
“十二五”时期的目标任务: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到“十二五”期末,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翻一番,分别达到1万亿元。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00亿元。科技、教育、文化、人才、创新优势彰显,城市核心地位和龙头作用更加突出。
民生质量显著改善。 5年新增城镇就业100万人,城乡养老保障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多层次的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完善,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确保中低收入家庭住有所居,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社会建设显著加强。教育事业优先、均衡发展。全域城市化显著加快。进一步完善“四大组团”空间布局、城市功能、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规划,五年基本形成,城市化率达到75%以上。
城市功能显著提升。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000万标箱,空港旅客吞吐量1600万人次以上;基本建成东北亚重要的货物中转、区域分拨配送基地和多功能综合服务中心;新机场、新老市区跨海通道等标志性工程项目主体工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