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十一五”期间,作为国家应急救援专业部队的武警交通直属工程部在参加国家经济建设、遂行重大抢险救援任务中冲锋在前,屡立战功,共修筑各等级公路115条,总里程650公里,大中型桥梁420多座,出色完成汶川地震、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贵州关岭大滑坡等80多次抢险救灾任务,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路先锋”。
连日来,在国家经济建设主战场,该部捷报频传。该部主任刘柏苍、政委王亚辉说:“近年来,部队攻克了沙漠地带筑路技术、生态防护、湿陷性黄土施工等100多项施工难题,摸索出的软基处理粉喷桩等30多项施工方法和工艺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交验优质工程近百项,参与建设的山西新阜高速公路、四川崇州救灾应急通道、甘肃康县灾后援建公路等一批国家重点工程竣工通车;在山西、内蒙古等地参与建设的10余条高速公路相继开工……”
嘉(峪关)安(西)高速公路是连云港至霍尔果斯公路主要组成路段,是国家“五纵七横”主骨架中的“一纵”,官兵们在茫茫戈壁展开艰苦施工。他们对工程质量的要求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一次,项目部主任刘培林在检查一座大桥时,发现有桩孔比设计要求钻深50厘米,当即要求施工队返工。2007年底,官兵经过两年奋战,建成了这条“新丝绸之路”。
伴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这一部队所属的第四工程处继建成我国四大国际深水中转港之一的大连大窑湾港后,再次承建大连港30万吨级原油码头、矿石专用码头。
这是部队遇到难度最大、危险系数最高的爆破:爆破冲击波对各类管线的冲击不能超过每秒两立方米。部队制订了多套爆破施工方案和安全防护方案,大胆运用“双面切割聚能预裂控爆法”、“毫秒微差爆破法”进行爆破,附近设施安然无恙。
如今,原油码头已惠及东北及环渤海地区七大炼油厂。30万吨矿石专用码头彻底改写了东北钢铁企业进口矿石需要中转的历史。
1600名党员扬起奉献旗帜
党员的力量,在关键和危难时刻展现。政治部主任尹斌介绍:“广大党员在完成重大任务中当先锋、作表率;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当尖兵、打头阵。他们攻坚克险,战无不胜,充分发挥了拳头和尖刀作用。”
在施工一线、救灾现场,该部1600余名党员不畏艰险,冲锋在前。三中队原中队长刘健带领官兵24小时连轴转,当浇灌完最后一块桥梁板块后,刘健眼前一黑,昏倒在工地上。四川大地震发生后,刘健带领“党员突击队”冲在最前面,短短5天,打通了卧龙至耿达的唯一一条公路,三中队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广大党员干部叫响“宁让汗水漂起船,不让工期误一天”的战斗口号,日夜奋战在施工一线。去年以来,山西高陵项目部主任黄国保带领测绘班在晋东南太行山脉里考察测量。他和官兵一起用肩挑背扛运送炸药,钻孔爆破,带领官兵提前3个月突击完成施工任务,成为全线开工最早、效率最高、质量最优的施工单位,被誉为神奇的“武警速度”。
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工程部副主任兼参谋长张生成以最快速度从驻康县、临夏等地所属部队抽调87名抢险技术骨干,携带挖掘机、装载机等20余台大型专业设备,紧急赶赴灾区。针对舟曲县城313省道路面泥石流堆积物有五六米深的实际,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三层排挤淤法”,带领部队连续奋战67个小时,及时打通道路。在双脚高度浮肿,脚趾甲受细菌感染发黑、异常疼痛的情况下,带领部队顽强奋战,累计转移受灾群众2000余人,清理淤泥20多万立方米,挖出遇难群众遗体61具,打赢了淤泥清运、导流明渠开挖及危房清理等多项攻坚战,被舟曲军民誉为“铁参谋长”,武警总部党委为他记二等功。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