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
今年7月1日起我市再次提高失业人员失业保险待遇标准,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失业人员每人每月增加失业保险金140元至160元,每月最高可领取1040元,失业保险金水平增幅达到19%。
在一系列惠民政策的拉动下,全市就业工作亮点纷呈。截至今年11月末,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2.7万人,较去年同期增长14.7%,稳定就业率达到67%,较去年同期高出4.6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8%,低于全年任务指标0.42个百分点。
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这是在新时期下对就业的更高层次要求。一年来,全市就业系统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十八大精神,始终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工作方针,全面落实新一轮就业扶持政策,保持了全市就业局势的稳定。
十八大以来,我市全面落实《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的意见》,研究制定了创业经营实体吸纳就业享受社保补贴等10余项就业扶持政策的具体实施办法,出台了市级创业孵化基地认定管理办法。实施了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岗位、鼓励各类用人单位吸纳就业、统筹重点群体帮扶就业、发展家庭服务业吸纳就业和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成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城乡就业。全市认定履行社会责任困难企业150户,发放社会保险补贴资金4378万元,涉及职工1.34万人。
全民创业:一个嘹亮的集结号在城市上空吹响
数据显示:全市各级人社部门建立创业孵化基地47个、建筑面积达到59.8万平方米,在孵企业881户、带动就业8808人。
创业不是谋求糊口的简单经济需求,而是根深于不断发展的经济思维。创业是成功之本、致富之道,又是发展之策、振兴之路。如今的大连,创业浪潮正风起云涌,有志者前赴后继,投身到创业大军中,为大连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
市政府确定2013年重点民生工程项目之一就是“全年新增创业就业2.6万人”。为了实现创业富民,吹响“全民创业”的集结号,创业扶持对象扩展到在我市行政区域内首次领取营业执照的全体创业者。各级政府对创业扶持毫不含糊,从政策到资金,从人员到场地,各项帮扶无微不至。就连寸土寸金的商街旺铺,也想尽办法为创业者开辟一席之地。如中山区三八广场的中山区创业服务园、天津街的大学生创业孵化一条街和三八商城的大龄失业人员创业孵化基地……
为让创业者少走弯路,全市各界精英人士纷纷鼎力相助。55名创业指导志愿者在市人社局招募下,组成市创业指导志愿者队伍,服务项目涉及开业指导、企业管理、市场推广、项目拓展、融资服务等多个领域。同时,全市各级公共创业服务机构累计为6万余人提供创业指导服务。
技能培训:政府花钱把每一位劳动者都变成“香饽饽”
市政府每年出资两亿元开展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在补贴培训中,在校大学生、失业人员以及农村劳动者均可享受免费培训。
“十二五”期间,我市每年需要技能人才约9万人,现有技能人才6万人,还有3万人才缺口急需填补。与此同时,就业总量矛盾突出,新增劳动力就业,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数量将持续增加。这些问题如何解决?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市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定期发布紧缺工种目录,市政府每年出资两亿元开展相关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培训促就业”的方式,让每一位劳动者都能成为企业需求的“香饽饽”。在补贴培训中,在校大学生、失业人员以及农村劳动者均可享受免费培训。而对于失地失海人员,在指导区市县重点开展订单培训的同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鼓励其参加培训练好技能后再就业。
就业见习:先实习锻炼学技能,再想就业和创业
安排未就业的我市生源应届毕业生到机关事业单位辅助性岗位实习锻炼;对作出“特殊贡献”的企业、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就业的毕业生,给予社保补贴、资金奖励和生活补助……
2013年被称为“最难就业季”,家住甘井子区甘井子街道甘中社区的韩贺,却在家门口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韩贺家庭属于困难户,社区将他的个人资料和就业需求录入到人社系统的相关网站上,主动为他联系招聘企业,最终帮他找到了一个待遇不错、还离家很近的工作单位。
今年,我市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按照“对接一批、储备一批、培训一批、促进一批、创业一批、援助一批”的思路,为不同类型的高校毕业生开辟了多条就业路径。如:连续第4年安排1000名未就业的我市生源应届毕业生到机关事业单位辅助性岗位实习锻炼;开展“千企万岗”就业见习,加强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和大学生实训基地建设;对招用高校毕业生的小微企业、吸纳困难家庭毕业生的企业、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给予社保补贴、资金奖励和生活补助;推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和项目孵化工作,广开渠道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等。
——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