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加速迈向“地震安全城市”
昨日是“5·12国家防灾减灾日”,记者从市地震局获悉:汶川地震后,我市率先在全国提出了建设“地震安全城市”的理念,全国首个地震安全社区、地震综合观测基地等一系列重大防震减灾工程相继落成,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三大体系初具雏形。“十二五”期间,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在建项目、地震安全示范学校以及地震科普教育基地等一批建设项目将陆续启动,我市正加速迈向“地震安全城市”。
汶川地震后,我市提出建设大连地震综合观测基地设想。目前,位于开发区的大连地震综合观测基地已经建成,而旅顺观测基地即将开工建设。在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中,大连监测预报体系建设已经走在全国前列。据悉,“十二五”期间,我市还将在长兴岛、普兰店再建设两个地震观测基地。
目前,我市有3个地震安全示范社区,从规划设计、项目立项阶段入手,将地震安全社区的理念贯穿于工程设计施工和后期社区管理的全过程,采用消能减震技术,使建筑提高1度设防水平或直接按照8度地震烈度设防,达到大震不倒的目标。同时,社区规划有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应急避险通道、设立应急水源、应急电源、应急医疗、应急物资供应点等设施。
近年来,我市不断强化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升应急工作水平,在全省乃至全国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2008年11月,我市组建了全国第一支防震减灾义工队。德国联邦政府技术减灾署(THW)培训基地专家两次来连考察,将中德“第一响应人” 培训落户大连,使我市成为国内第四个开展“第一响应人”项目培训试点地区。
据统计,近年来,我市财政经费支持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经费翻了一番多,2010年该项投入接近500万元,而今年,公共财政支持防震减灾事业投入将突破千万元。
——我市加速迈向“地震安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