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鲜让人称“绝了”
提起庄河的蚬子、杏树屯的“毛蚬子”等地产海鲜很多大连人都竖起大拇指说“绝了”。“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一些品质优异、形成产业规模的海产品与其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密不可分。那么,为何我们大连能够繁衍这些优质的海产品?“那片海”又有何神奇之处造就了如此美味的海鲜?
大连海洋大学农业部海洋水产增养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中国水产学会海水养殖分会副主任委员常亚青教授介绍,海洋生物的生长与其所处海域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大连濒临黄渤海,海岸线2211公里,占全国1/10,可进行人工养殖的浅海水面800万亩,滩涂100万亩,海洋动植物繁衍、栽培的基础生产力发达。大连沿海海水年平均最高温度为28℃,最低温度为1℃,而濒临黄渤两海又使大连海域自然条件具有较大的差异化,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生长。我市海域的海洋动植物达403种。所以说,纬度高、水温低、海水洁净、生态环境良好的大连地区海域生长的海洋食品质优、味美。
大连黄海北部的海水富含营养盐
鲍鱼和紫海胆、裙带菜都适宜生长在冬季不上冻、海水温度较为恒定、盐度在28‰左右的海水,而大连海水最高盐度为34‰;鲍鱼和紫海胆适宜海水清澈,栖息于岩礁底质的海底,以大型藻类(如裙带菜)为食,所以有裙带菜等大型藻类生长的海域适宜鲍鱼和紫海胆生存。
大连黄海北部的海水富含营养盐,且在裙带菜最佳生长期的11月份到次年2月份含量最高。大连南部金州新区大李家街道以西至旅顺老铁山之间的黄海海域,沿海的地形地貌属构造剥蚀地貌,由构造剥蚀而成为丘陵地带的单面山、残余多面山、熔岩平岗等,水清流急海况复杂,海水透明度大。海岸大都是陡峭丘陵组成的石质岸,天然形成岸线曲折多湾,岛砣密布,潮间带狭窄,坡陡水深流急。这类海岸所造成的自然环境都是底栖贝类(鲍鱼、虾夷扇贝等)、藻(裙带菜)、鱼类等海洋生物生长繁衍的优良环境。
所以,从“大连紫海胆”、“大连裙带菜”、大连“鲍鱼”(除“旅顺鲍鱼”外,长海县獐子岛的鲍鱼尽管没有申请此项保护但同样久负盛名)的分布图上可见,这三种海产品的保护区域集中在我市黄海沿岸、黄海北部及旅顺黄渤海分界线附近。
除了自然因素还和历史人文因素分不开
“一方水土养一方海产”,自然生长的牡蛎生活在海域环境多变的潮间带和潮下带礁石上;杂色蛤大多栖息在风浪较小的内湾、且有适量淡水注入的中、低潮区,栖息底质,以含砂量为70%~80%的砂泥滩数量最多。而庄河地处黄海北部,拥有辽阔的浅海水域和平坦的滩涂,有76条大小河流从此入海,带来大量丰富的营养盐和泥沙,自然饵料得以繁殖。因此牡蛎和杂色蛤适宜在此生长。此外,尽管牡蛎、杂色蛤在我国分布广泛,但庄河地处黄海北部,海水温度较低、温差变化较大、自然环境优良,因此品质尤为突出。
除了自然条件,科研及产业发展等历史人文因素也起了重要作用,让这些海产品得以在大连这片海域繁衍生息。2007年,有关部门投入专项资金扶持“金州毛蚶”育苗产业,加大对毛蚶养殖的技术攻关,形成完备的产业规模,从而有了如今的“金州毛蚶”成为金州新区首个受“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海产品。
——大连海鲜让人称“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