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直接消费折射出我市乡村游的发展
在去年12月16日启幕的温泉滑雪节上,有这样一个细节:安波大集上周围百姓们的溜达鸡鸡蛋,已经涨到2元钱一个,还是供不应求,很多游客干脆跟着农户回屯里现收。而在2007年首届温泉滑雪节时,当地集市的溜达鸡蛋一个仅1元钱。
一个鸡蛋的涨价历程,折射出我市乡村游的发展,逐步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从过去的种植或养殖—商贩—终端市场,变成了种植或养殖或农家乐——游客直接消费,广大农民变成了乡村游的经营者。
乡村游的红火,延伸了农业的产业链,增加了农副产品的附加值。转身成为旅游经营者的农户,也在服务游客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文明素质,改善村屯形象,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年接待游客近千万
数据显示,2009年全市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68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亿元。2011年,全市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91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5.3亿元。仅2年时间,游客增长量就达234万人次。
为什么乡村游在我市越来越红火?市旅游局局长易军认为,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富足,开始寻求精神上的满足。从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回归自然中去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
在多年的乡村游实践中,我市形成了清晰的乡村游格局,各区市县都有自己的特色。大樱桃采摘、温泉滑雪、渔家游等,在一日游半径的辐射下,各区域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形成差异发展、错位经营。
市委、市政府和市旅游局又依托不同区域旅游特色,以丰富多彩的节庆加以引导,形成大连鲜明的乡村游节庆文化特色。如樱桃节、蓝莓节、苹果节、杜鹃花节、渔民节、温泉滑雪节、樱花节等,每个涉农区市县都有自己的特色乡村游节庆活动,将季节的主线索发挥得淋漓尽致。
乡村游形成多个旅游新业态。2011年,大连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建设进入主题化、规模化发展阶段。据介绍,近年来我市各种特色主题旅游项目不断涌现,形成了多个旅游新业态:以槐之乡、冰峪酒庄、槐花农庄、御品蓝莓园、蓝莓谷、金百花、南山骏景等为代表的旅游休闲新农庄;以丛常第樱桃园、德汉樱桃园等为代表的精品樱桃采摘园;以常青树为代表的精品采摘大棚;以安波大集、仙人洞镇大集、东沟大集为代表的旅游集市。
我市乡村游在差异化经营的同时也坚持标准化发展,将乡村游“粗粮细做”。经国家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考评,金州新区、长海县大长山岛镇杨家村分别荣获首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示范点称号。金州新区被评为“全省乡村旅游工作先进县(市、区)”;此外,全市获评“全省乡村旅游优秀特色乡(镇)”4家、“全省乡村旅游优秀专业村(屯)”5家;“全省乡村旅游先进经营户”5户。新晋升星级农(渔)家乐19户。
一个温泉城带动1万人就业。乡村游在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同时,给我市农民具体带来了哪些变化?据介绍,2011中国大连国际樱桃节全市共接待参加樱桃采摘的国内外游客105万人次,采摘门票收入突破3000万元,餐饮收入达1.1亿元,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带动农民增收同比增长达50%。
以一个樱桃园为例,2006年,金州新区七顶山村的丛常第1公斤樱桃卖不上20元。2009年他借樱桃节的“光”,每公斤卖到40元还供不应求。尝到甜头的丛常第又投资800万元在园区建起了餐饮和住宿设施。即使一些提篮小卖的农民,在大樱桃采摘旺季一天也能收入几千元。还有一些农民,利用自家的房屋经营农家乐,解决了樱桃采摘的餐饮住宿配套,在建设星级农家乐的过程中,也给村容村貌及村民素质带来了新的变化。
——游客直接消费折射出我市乡村游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