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渔集团的10艘“鱿鱼钓”渔船全部返港
昨日上午8时30分,辽渔集团渔港,辽渔849、850号等6条渔船结束了长达5个月的北太平洋“鱿鱼钓”作业,满载着约300吨鱿鱼归来。至此,辽渔集团今年在西北太平洋作业的10艘“鱿鱼钓”渔船全部返港。
9时30分,自动卸鱼泵开始卸鱼,一袋袋冻好的鱿鱼通过传送带被不断输送到旁边的交易大厅内,再装车转运入库。在海上漂了5个月、收工返家的“鱿鱼钓”工们,脸上倦意未消,脚下还晃晃悠悠的,还没找到“脚踏实地”的感觉。但是,一想起就要见到的家人,不由得加快了回家的脚步。在辽渔849号船旁,有十年“鱿鱼钓”经验的于庆芝估摸着自己今年或许能收入不错。在这个靠天吃饭的行业里,于庆芝说,这已经是好年景了。
从6月17日出海,辽渔849航行2000余海里,在盛产紫鱿鱼的东经159°、北纬39°海域作业,度过了整整166天“看不见岸,着不了地”的生活。每天的作息时间表完全根据鱿鱼习性来安排,当地时间每天5时起床、吃饭,钓鱼,钓上来的鱿鱼要在3个小时内洗净、冻坨、入库,一直忙到第二天早上7时才能休息,如此往复。
鱿鱼喜光,作业海域在渔船上120个2000瓦白炽灯照射下,有如白昼。西北太平洋的气候常年不见阳光,但是,在白炽灯光强力的照射下,许多钓工们脸上都烤得黝黑。西北太平洋的鱿鱼捕捞作业完全靠手钓,一根线要挂十六七把鱼钩。六七月份的北太平洋,鱿鱼都躲在400米深的海底,最早回来的辽渔853船长宁时伟说,一钩放下去,再拔上来怎么也得个把小时。水深、鱼滑,稍不注意鱼就逃脱了,一天全船就钓五六十斤。等到八九月份,鱼厚了,一钩放下去十来条鱿鱼,每条两三斤重,一钩就是二三十斤,每人每天能钓千把斤。因为来回拔渔线,就算戴手套,于庆芝手上还是磨出了厚厚的老茧。
西北太平洋风大浪高,生活补给完全靠海上运输船不定时送来。作业强度大,离家时间长,条件较苦。当记者问宁时伟为什么这么苦还能坚守了十五六年时,他笑说,十几年了,船就是我的家,我实在舍不得离开——这个家。
1. 用特制的鱼钩才能钓到鱿鱼。
2. 船员们在冷冻舱内传送货物。
3. 船员们在甲板上安装自动卸鱼泵。
4. 冷冻鱿鱼通过传送带直接输送到大连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大厅。
5. 船员们忙着调整冷冻舱设备。
6. 船员向记者展示鲜冻鱿鱼。
7. 船员们在休息舱内换好衣服准备回家。
——辽渔集团的10艘“鱿鱼钓”渔船全部返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