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家书”成我市干群沟通平台
大连10月25日专电在经历了“7·16”等重大环境事件后,大连正努力开掘干群沟通渠道,找准发展方向。25日出版的大连《新商报》,刊登了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唐军的来信。7时多,在大连星海人家小区附近的一个报摊上,几个市民正在阅读这篇不足800字的信件,他们认为唐书记在信中谈到的“要畅通民意表达渠道、解决百姓实际问题、凝聚未来发展共识”这几句话“讲得非常好”。
记者了解到,这是这家都市报9月7日推出“写给大连的一封信”(又称“城市家书”)这一民意民智征集活动以来收到的第2149封市民来信。9月8日,大连《新商报》“城市家书”刊登了首封来信:《一个80后的心里话》。老家在黑龙江的大学毕业生付姗姗,对大连房价、住房公积金和公共交通等提出批评和建议,从而为“城市家书”的真情流露定下基调。“城市家书”像雪片一样飞来,再现了大连人对这座城市的真情和热爱。
继付姗姗之后,9月20日,知名作家、大连人邓刚给“城市家书”写了一封《别让经济大潮“搅浑”了大海》的来信。他在信中直言:“大连人过去引以为自豪的美丽景观:黑石礁、星海公园、老虎滩,石槽、小平岛等海滨,自然风光慢慢被吞噬,海水变质,到了炎热的夏季,有时散发出令人作呕的异味……所以我们不能不重新审视,我们大连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状况了。”
唐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连正处在城市转型、发展方式转变、群众各种诉求交织的时期。市委、市政府为畅通民情民意表达,解决实际问题,于9月初在全市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凝心聚力建设富庶美丽文明大连”大讨论活动。“城市家书”为党委、政府与市民沟通搭建了一个富有创意的好平台,那里提出的许多批评和建议非常真诚,让领导者倾听到了市民的声音和诉求,对科学发展大有好处。
最早在“城市家书”中批评大连人才问题的人、辽宁师范大学教授谢景芳等表示,大连城市管理者虚心倾听民情民意的胸怀和善于运用媒体的领导方式,将使大连发展得越来越好。
——“城市家书”成我市干群沟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