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烟大船票网 >> 大连信息 >> 正文
这三处老建筑期盼被保护
作者:张洁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10/22

这三处老建筑期盼被保护

         1 :胜利桥“潜伏”着一座老报馆

    ▲老报馆“潜伏”于胜利桥,唯有门前的老电线杆默默陪伴着它。

  ▲老报馆“潜伏”于胜利桥,唯有门前的老电线杆默默陪伴着它。

     记者来到新生街。新生街是一条百年老街,位于胜利桥南、长江路北,与长江路平行,起点是胜利桥,终点到德新巷。俄国殖民时期,这条街的名字是罗莫诺夫斯基街。日本人占领大连后,把名字又改了。如今的新生街不再繁华,但车辆依然川流不息。百年老报馆旧址就“潜伏”在这条街上。

    老楼矗立于此80余年

    新生街62号是一栋3层建筑,灰白色外观,看起来与旁边的平板楼完全不同。整栋楼庄严肃穆,古朴典雅。尤其是2层以上,依然是原来的样子,半圆形窗框极其精致,红色砖墙色彩沉稳,外立面的花纹装饰独具匠心。一楼门上挂着“辽宁省邮政管理局大连办事处”的牌子。工作人员说,他们只知道这是栋老楼,对其历史并不清楚。在对面建筑里经营邮品的王阿姨说,她出生时就有这栋楼了,老楼到底已经存在了多少年,她也说不清楚。

    事实上,这栋楼矗立在此已有80多个年头。《泰东日报》创刊于1908年11月3日,社址原在南山,后来迁到奥町(今中山区民生街)85号。1935年4月,《泰东日报》社址迁到了现在的新生街62号。

    说起《泰东日报》不能不提到3个人。第一个人叫刘肇亿,这份报纸,就是他和郭精义领导下的“大连华商公议会”集资创办的。第二个人叫金子雪斋,是一个比较开明的日本汉学家。他对中国人的苦难与遭遇比较同情,在大连创办了第一份日文报纸《辽东新报》,又于1908年创办了《泰东日报》,这份报纸让大连不再闭塞。

    3个月募捐3万多现洋救灾

    第三个不能忘记的人是同盟会成员傅立渔。傅立渔是安徽英山县人,1899年考取清朝末代秀才;1904年他又赴日本留学,是一个学识渊博的“海归”。1913年8月,他因为发表激烈反袁言论,从天津逃亡到大连,被聘为泰东日报社编辑长,带领《泰东日报》进入鼎盛时期。1928年8月17日,傅立渔被日本人驱逐出大连。

    1929年,共产党人陈涛来到《泰东日报》任编辑。当年夏天,共产党人吴晓天也来到《泰东日报》做编辑。他们利用这个阵地进行革命。1930年,陕甘宁发生震灾,这些有志之士3个月里募捐3万多现洋邮寄给灾区。在此之前,《泰东日报》还走出了一位大连地区最伟大的将军关向应。

    1945年10月下旬,《泰东日报》被苏军接收,并以此为基础于1945年10月30日创办《新生时报》。1947年5月16日,《新生时报》与旅顺的《民众报》合并,改为关东公署机关报《关东日报》。1949年3月31日,《大连日报》与《关东日报》合刊为《大连日报》。

    建议申报大连历史保护建筑

    对大连报业史颇有研究的张老认为,《泰东日报》旧址(《新生时报》旧址、《关东日报》旧址)应该成为大连历史保护建筑。对此,大连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曹钧表示,《泰东日报》旧址的发现对研究大连地区的历史很有价值。但由于第三次文物普查已经进入文献数据整理阶段,这条线索只能经过落实调查后,再考虑申报了。

    这么老的建筑应得到保护

    张老:《泰东日报》是大连第一份中文报纸,关于其报馆旧址在哪里,我们一直在考证,现在可以确定在新生街62号。这座老建筑少说也有80多年历史了。如今的大连,这么老的建筑并不多了,应该申报为“大连历史保护建筑”。

    探访老建筑2:南山寮孤寂落寞期盼改变

      ▲日本统治时期的满铁员工单身宿舍。

  ▲日本统治时期的满铁员工单身宿舍。

  ▲今天的南山寮,明显可以看出上面加盖了一层,但依然有着别样风情。

  ▲今天的南山寮,明显可以看出上面加盖了一层,但依然有着别样风情。

    说起大连的老建筑,不得不说南山寮。

    “海港大院”由两栋5层建筑组成,位于中山区清爽街2号,分为南、北两座楼,其中南楼叫“南山寮”,北楼叫“关东馆”。始建于1919年,它的设计者是日本满铁建筑课的小野武雄,日语中的“寮”当作单身讲,南山寮因此得名。原是满铁职工的单身宿舍,后被苏军进驻时征用为宿舍,解放后划分给了大连港务公司。因为两楼间有座大院,周边人便称它为“海港大楼”,一直延续至今。其所处环境优雅宜人,对过就是明泽湖和儿童公园。

    现在的南山寮与关东馆,红色的外墙砖早被时光磨砺得晦暗无光。楼顶铁制防雨檐也已锈迹斑斑。楼前两侧的大理石台阶多有残破。用各种材质更换的窗户显得杂乱无章。追溯到“文革”前,南山寮在大连市可是数一数二的“高档住宅”。它那富有日本传统造型的外貌,还有完备的内部设施让人称羡。

    楼高原本有4层,“文革”中又加盖一层,变为5层。房间的举架高,地基的深度和外墙的厚度是现在普通楼房的两倍。楼内设有煤气、暖气,其管线全部隐蔽在墙内。进出两道大门,大礼堂宽敞明亮,双层木质结构的窗户,房间屋顶全部采用木条吊棚。北楼还铺着木质地板,住户的大门是铁制的。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因城市建设需要和逐步改善市民居住条件相继将南山寮周边的老式住宅拆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新的住宅楼。南山寮,现在很孤寂,很落寞。公共厕所、公共水房及厨房都给住户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还有昏暗的走廊和极差的卫生也为住户们带来诸多烦恼。

    南山寮的存在,反衬出我市城建和居民住宅发生了天翻地覆、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改观。南山寮,倒也成为城市变化的“参照物”了。

    老建筑 3 :楼房都盖到了南山大庙楼檐下

  ▲南山大庙仍很气派。

  ▲南山大庙仍很气派。

    坐落在中山区麒麟西巷1号的东本愿寺,建于1916年,建筑面积1282平方米。虽由日本人设计,却是仿中国明式寺庙风格。

    在大连市内,东本愿寺是最大的一座佛寺。整个建筑为砖木结构,檐部设计斗拱,出檐深远,直至殿顶;内部结构高大,上层佛堂内有藻井,横栏上雕有飞天、孔雀、牡丹、宝相花等图案。佛堂内悬挂着章太炎所书匾额。寺内一些重要构件表面均以镀金处理,金碧辉煌。1945年后曾经是大连市图书馆书库。1990年大连京剧团迁到这里,其中麒麟舞台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历史。2000年,该建筑曾被大连市政府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又一次进行了翻修。

    东本愿寺不仅体现了上世纪初日本佛教在大连的存在,也从宗教层面体现了日本侵占大连的深重程度。东本愿寺是一个见证,是一段历史,是陪着大连几代人走过来的百年记忆,是一座大连少有的极具历史、政治、文化、宗教、建筑特色及富含市民情感的值得好好保护的重点文物。

    大庙保护工作的现状属实堪忧。纵观国内外众多重点古建筑的保护,极少像大庙这样,楼房都盖到了庙檐底下,违章临建小房鳞次栉比,给人的感觉是乱。

    政协委员建议

——这三处老建筑期盼被保护

Copyright Reserved 2005-2008 烟大船票网 (www.0535-0411.com) | 辽ICP备08007219号
大连到烟台船票,大连船票预定,烟大船票网打造最好的大连船票网上订购平台!
大连船票查询预定热线:0411-39622988  39836668 传真:0411-39858800-0288 大连火车站东侧出口桥下(大连港售票处)
瓦房店售票地址:西环街二段195号,瓦市富贵家园南门旁边,西环街新玛特往里50米
————中国烟大船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