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庄河石城岛海灯文化节正月十三举行
第四届石城岛海灯文化节作为庄河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走过200多年的历史。虎年正月十三,庄河市石城乡又因放海灯热闹起来。庄河石城岛第四届海灯文化节隆重举行。通过举办扎船灯比赛,丰富百姓生活,弘扬民间文化。
庄河石城岛海灯文化节
2010年2月26日,农历正月十三,庄河市石城岛的渔家儿女带着自制的船灯,来到岸边,吹起唢呐,敲响锣鼓,燃花放炮,以祭拜海神娘娘。并在夜幕降临时将预先扎好的彩船彩灯点燃蜡烛后放入大海。千万只海灯闪烁着点点光芒,漂向大海深处,预示渔家人一年的平安喜乐。
海灯文化节的典故:据悉,传说中,海神娘娘是渔家的守护神。渔民们在正月十三海神娘娘生日的这一天,用放海灯的方式寄托心中的思念和愿望,表达对平安生活的向往。这一天,各家各户自凌晨起便到海神娘娘庙上香、祭拜、许愿、祈祷。傍晚,吃预示一年一帆风顺的“上船饺子”。天黑后,携带海灯、竹竿、供品、香、纸、鞭炮等祭祀用具,自发来到海边,根据当晚的风向放海灯,用供品猪头、鸡和鲙鱼“三牲”来祭拜海神娘娘。
石城岛海灯文化节的延续:随着海岛人传统生产方式的改变,渔民们逐渐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通过建育苗室、加工厂,养殖扇贝、贻贝、牡蛎、赤贝、杂色蛤、海参等优质海产品实现致富。从而,放海灯也演化成一种民俗娱乐活动。为更好地传承这项文化遗产,近两年来,石城乡党委政府在这一天举办海灯制作比赛。进一步整理本地区放海灯的详细资料,建立健全资料档案,对扎制海灯老艺人登记造册,组织培养当地人才进行继承发展。
海灯文化节主体:海灯即一种小型船模,由家中长者或木匠用木材、秸秆、塑料泡沫、彩纸等扎制而成。大者数米,小者仅有尺许。制作精良者,惟妙惟肖。船体、船舱、船桨、船舵甚至船号等,一应俱全,与真船所差无几。船的色彩往往七彩斑斓,喜庆味十足。
今年,百余只参赛作品分传统类、现代类,有船形、蟹形、鱼形等。新民村王乐军制作的“和谐号”获传统类一等奖,吸引众多目光。整船约两米长,头尾由一大桥连接,一辆“和谐号”高速列车驶在桥上。
71岁的庄河第九代船灯传人孙绍举介绍: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海灯的形制也在改变。由以前四方盒中插根蜡,到用萝卜刻小船,发展到现在用胶合板做船身,以风力发电点亮船灯,整船以电轮机带动。船上机舱、驾驶室齐全,除型号稍小,其他与真船所差无几。
—— 第四届庄河石城岛海灯文化节正月十三举行